English

“特价书市”易名新书仍然打折

1998-10-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翁昌寿 我有话说

由于不再冠以“特价书市”的名义,9月25日至10月5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金秋书市”业绩受挫,参观人数仅为60余万人,比上届“特价书市”减少10万人。

金秋书市负责宣传工作的盛洁女士告诉记者,她希望能够恢复“特价书市”的叫法,让金秋书市名副其实。

京城特价书市自1989年始举办,此前已有17届。特价书市以惊人的低折扣吸引了众多的爱书人,也激怒了不少卖书人。随着矛盾的日趋激化,新闻出版署日前发出通知,强调12个月内出版的新书不能降价或打折零售。

针对各方面压力,本届金秋书市要求各参展单位:一是杜绝盗版书,二是坚持“一年内新版图书不打折”。同时,还停用了引人注目的“特价”二字。

在历时11天的书市中,有两家经营盗版书和非法出版物的展位被清理出书市,没收各种盗版图书1170余册。在轰轰烈烈的反盗版攻势之下,先后有4家参展单位自动撤出书市。

相比之下,对依然我行我素、打折销售年内出版新书的行为则没有大的战果。虽然在书市入口处的告示牌上就赫然写着反对年内出版新书打折的内容,但在书市现场,新版《新华字典》定价11元,一般卖10元乃至9元;9月新书《我所亲历的历史事件》等据称都是首先在书市上与读者见面的,折扣也都低于8折。习惯了打折的读者挑中书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打几折?”本报进行的调查表明,大多数读者并不知道新书不该打折的规定,并且有47.3%的读者认为,新书不打折,特价书市便没多大意思。对这种尴尬情况,盛洁认为,新书打折是卖家愿卖、读者愿买,这种对两者都有利的事不太好处理。对此,书市主办者一般是警告,但没有因此而被清摊的。

新书打折问题,实际上是许多出版社实行价格“双轨制”造成的,即对零售商实行批发价,而自己又以批发价直接入市零售。为此,五四书店的孔令福在一次研讨会上疾呼出版社要“自律”。盛洁也希望大家能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来竞争。但是,目前国内尚未有政策禁止出版社参与特价书市零售。

新书打折固然给读者带来利益,出版社也有钱可赚,但对图书零售业冲击颇大。据悉,每年两次特价书市使老字号的五四书店营业额下跌近200万元。不久前,万圣、风入松、国林风等有影响的书店就相约“不参加任何特价书市”。万圣书园董事长刘苏里认为,从长远来看,图书零售业的萎缩会使图书出版元气大伤,导致图书品种减少、图书质量降低,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危及每一个人的阅读生活。在这样恶性的书业生态环境中,没有人会是赢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